面部皮炎“禍首”竟是手機?

什麼是“手機皮炎”?   近年來患上這一皮膚病的人數在不斷增加,而手機外殼上的金屬成分是促成這類“接觸性皮炎”的罪魁禍首。  案例:     琳娜跟男友是異地戀人,因此手機成了他們交流的重要工具。看到琳娜有事沒事拿著手機刷微博、微信、打遊戲、煲電話粥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上週末,她和男友打了一個小時電話後,臉頰、耳朵周圍皮膚紅腫、發癢,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細小的水皰,瘙癢難忍,到醫院被診斷為“手機皮炎”。她驚奇不已,居然還有“手機皮炎”這種病。  皮膚科醫生解釋說,手機皮炎是接觸性皮炎的一種,發病機理是皮膚或黏膜單次或多次接觸外源性物質後,在接觸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發生的炎症性反應。表現為紅斑、腫脹、丘疹、水皰甚至大皰。手機外殼上的金屬成分是促成“接觸性皮炎”的罪魁禍首。有些塑膠外殼的手機為了製造所謂“金屬光澤”,也會用上鎳、鎘、鉻等金屬,如長時間接觸手機,不但臉部、耳朵等部位的皮膚會被皮炎侵襲,手指部位也可能出現皮疹。  “手機皮炎”如何發生?  關於手機皮炎的發生,醫生介紹,當天氣炎熱,人出汗多的情況下,常打金屬手機的人就容易使得手機上的金屬物質融入汗液,導致“手機皮炎”的出現。如果病人的臉頰和耳朵生疹而原因不明,便應注意病人是否患上“手機皮炎”。  在皮膚科門診中,鎳、鎘、鉻都是最常見的導致過敏的金屬成分。別以為金屬外殼的手機才會有這些成分,其實有些塑膠外殼為了製造“金屬光澤”,也會用上這些金屬。專家還分析說,如果長時間按手機金屬按鍵發送短信,有些人的手指也可能出現皮疹。

  專家提示,一旦出現過敏性皮炎,千萬不要使勁抓撓,否則會使問題部位越來越多。當出現水皰或破潰時更要及時就醫以免繼發感染,尤其不要在繼續接觸過敏源的情況下胡亂用一些抗過敏類藥物塗抹,弄不好皮膚會越來越難看。過敏體質的人平日裡應多吃些維生素C,提高抗過敏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