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醫經歷 3歲的小涵從出生後4個月就開始面部發紅、出水,當時醫生說是奶癬,長大些就好了。可是小涵都3歲了,臉上還在不停發皮疹,而且四肢也出現了皮疹,小手紅腫。每天夜裡小涵都癢得睡不好覺,家裡人看著很心疼。3年裡,一家人四處尋醫問藥,跑過不少家醫院。兩個月前家長帶著小涵來看病,醫生診斷是特應性皮炎,開了簡單的1種口服藥和兩種外用藥膏。1個多月後複診,結果小涵與之前相比變了個樣。 ★醫患對話 患者問題:什麼是特應性皮炎? 特應性皮炎更多被稱為濕疹,是嬰幼兒和兒童時期最常見的皮膚病。本病和遺傳性過敏體質有關,患兒或其家人也常常患有過敏性鼻炎、結膜炎或哮喘等過敏性疾病。患兒常出現劇烈難忍的瘙癢,夜間更為嚴重,輕微的刺激、乾燥或潮濕的氣候、出汗、肥皂等清潔產品和羊毛化纖織物等都會加重瘙癢症狀,而瘙癢引發的搔抓又會誘發或加重皮疹。患兒常表現出顯著的皮膚乾燥,這種乾燥性皮膚也和遺傳基因有關,常會持續終身。特應性皮炎是一種慢性病,大部分孩子隨著年齡增長,濕疹會逐漸減輕,少數會持續到青少年期或成年期,因此必須堅持長期治療和防護。要記住雖然本病不能治癒,但是堅持長期治療和皮膚護理,病情完全可以得到控制。 患者問題:特應性皮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特應性皮炎的治療原則包括:有效控制瘙癢,每天清潔皮膚和使用潤膚劑,規律使用具有抗炎作用的外用藥物,減少或回避各種刺激或過敏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控制瘙癢,只要減輕瘙癢,搔抓減少,濕疹就會逐漸好轉。堅持使用潤膚劑以保持皮膚滋潤,以及在醫生指導下規律外用抗炎藥物是最主要的緩解瘙癢的方法;同時應避免各種誘發瘙癢和加重搔抓的因素,如避免貼身穿著化纖及羊毛衣物、控制居室內溫度和濕度、遠離寵物和經常修剪指甲等。如果夜間瘙癢仍然難以控制,可以在睡前服用醫生處方的一些抗組胺藥,一方面可以減輕瘙癢,同時還有鎮靜和幫助睡眠的作用。對於發作性的局部瘙癢,局部冷濕敷也是有效緩解瘙癢的方法。 患者問題:外用抗炎藥物有哪些? 具有明確抗炎療效並用於治療特應性皮炎的外用藥主要包括兩大類:外用糖皮質激素和外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外用糖皮質激素用於治療濕疹已有50多年的歷史,是目前首選的外用藥物。市售的如丁酸氫化可的松軟膏、糠酸莫米松乳膏、地奈德乳膏和丙酸氟替卡松乳膏等都是可以用於兒童的中效或弱效製劑,3個月以上的嬰兒也可外用。長期不當外用糖皮質激素最常見的為局部不良反應,如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局部多毛和繼發感染等;長期大面積外用強效糖皮質激素也可經皮吸收引起全身不良反應,如庫興綜合征、生長發育遲緩等。外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是近10多年來新研發出的非激素類外用抗炎藥物,包括0.03%/0.1%他克莫司軟膏和1%吡美莫司乳膏。前者適用於兩歲以上中重度特應性皮炎,後者適用於兩歲以上輕度特應性皮炎。其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使用部位灼熱感或瘙癢加重,不會出現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等反應,如果大面積長期外用也會經皮吸收入血。 患者問題:外用抗炎藥物需要使用多長時間? 由於特應性皮炎是一種慢性皮膚病,病情反復發作是最令人頭疼的問題。根據國內外治療經驗總結和最新的臨床研究結果,特應性皮炎的外用抗炎藥物治療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在病情發作期,每日兩次外用抗炎藥物積極控制病情,需要2~4周時間;病情緩解期,在皮損頻繁復發的身體部位進行間歇性抗炎治療(維持治療),即每週外用抗炎藥物2~3次,持續6個月以上。研究證實,連續6~12個月的維持治療可以有效減少病情復發,藥物使用總量並不會增多,因此不會增加局部和全身用藥的不良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