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甲真菌病嗎?

最近,來自美國的lshii醫生等人在DermatologyOnlineJournal一篇文章報導了甲下無色素黑素瘤病例的延誤診斷,一起學習。病例介紹患者為69歲高加索男性,因左拇指甲外傷後疼痛、變形5年就診。曾於外院診斷為甲真菌病,給予外用和口服抗真菌藥物以及拔甲治療,治療後無改善。

可見甲板增厚發黃,縱向隆起,外側小棘刺,尺側甲床甲板缺失,近端甲褶無色素沉著。圖1患者最初表現為左拇指縱向隆起,甲板黃色,角化過度2月份伊曲康唑衝擊治療後,對患者進行甲板真菌培養,有滑念珠菌生長,無改善。隨訪期間,患者接受拔甲治療,活檢近端甲皺,甲床或甲母質無特殊異常。PAS染色被認為是皮膚癬菌,然後患者接受氟康唑治療。

患者最終接受了部分截肢(截指)治療,截肢範圍為左拇指第一指間關節。

儘管Hutchinson征和黑甲有助於診斷,但黑素瘤的臨床表現可能不具特異性,與其他疾病相似,容易導致診斷延誤,預後較差。有20%~33甲下黑素瘤為無色素黑素瘤,其診斷更具挑戰性,患者在診斷前經常接受多種其他藥物或手術治療。對於本例患者,黑素瘤的診斷延誤存在多方面原因。患者臨床缺乏黑素瘤的典型體征,最初甲床和甲母質活檢未見可疑病灶。此外,患者還檢測出滑念珠菌和皮膚癬菌,多次按照甲真菌病治療。甲營養不良可能與黑素瘤有關,但當時考慮為真菌感染繼發性改變。

本病例表明,持久性單甲營養不良或單甲真菌病治療失敗者可能需要額外檢查,以確認甲營養不良的潛在原因,因為這可能是無色素黑素瘤累及甲單元的表現。甲下黑素瘤通常預後差,尤其是Breslow深度為2.01~4mm為降低復發風險,建議切除病人1~3mm。不幸的是,為了滿足這一推薦要求,最合理的治療選擇是截指手術。患者接受了左拇指截肢治療,以儘量降低黑素瘤的診斷延誤和復發風險。簡而言之,本文報告了甲下無色素黑素瘤病例,多次無效,最終通過組織病理和免疫組化檢查進行診斷。臨床醫生應注意甲下無色素黑素瘤的表現,並儘快進行可疑病變的活檢和診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