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皮脂腺囊腫

多發性表皮囊腫是一種常見的皮膚良性病變,表現為身體多個部位(如面部、頸部、胸背、頭皮)出現的圓形皮下腫塊。它們實際起源於毛囊,並非真正的皮脂腺囊腫(後者罕見)。腫塊通常可推動,中央可能有個小黑點,內含白色豆腐渣樣有臭味的角蛋白物質。
成因與多發原因: 主要因毛囊表皮細胞向下增生形成囊腔並堆積角蛋白所致。多發可能源於遺傳易感性。需警惕罕見遺傳病——Gardner綜合征:若伴腸道息肉(癌變風險高)、骨瘤等癥狀,須立即排查。

癥狀: 通常無癥狀,僅為皮膚隆起。若發炎或感染,會紅、腫、熱、痛甚至流膿。

診斷: 主要靠皮膚科醫生視診觸診。疑難病例或疑Gardner綜合征時需活檢、超聲或腸鏡。

治療:無癥狀: 可觀察,無需處理(美觀或易摩擦部位除外)。

感染發炎: 需抗生素(口服/外用)或切開引流(僅緩解,不根治)。

根治: 必須手術完整切除囊壁(傳統切除、微創或激光輔助),防止復發。重要禁忌:切勿自行擠壓! 極易導致感染擴散、炎癥加重和留疤。

預後與註意:良性,不傳染。單個完整切除後不易復發。多發性體質者,新囊腫可能在其他部位再發。若確診Gardner綜合征,必須定期嚴格腸鏡監測息肉防癌變。